I am a little tempted, but so afraid to look in your eyes.

Posted by Zhu Weifeng on July 10, 2017

我工作的感悟,结合读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的一些心得(读完已经有一段时间,但是该书不断在脑子里闪现),我认为,一位员工应该做到如下几点方能优秀和卓有成效:

1、没事找事。公司安排太过紧密,让员工忙得焦头烂额,是领导安排的失败;公司不安排也是不妥当的,毕竟员工多数是普通人,精英只有20%。自然而然地奉行适度安排的方针,是多数组织和领导人普遍采取的策略。那就意味着员工工作时,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。怎么利用这份所谓的自由支配时间,是区别员工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。工作的时间,应该投入到工作或事业上来,当处于“没事”状态的时候,一定要学会找事做,本职工作的优化(如代码的优化)、全局性地对公司目前状态的考虑、长远角度对产品或服务的考虑、工作方法的反思、当前形势下外界环境和形势对组织发展的影响(彼得德鲁克说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外界,只专注于眼前和手中的工作,只能算是一位合格的员工,称不上卓有成效)。

2、报着为自己做事的心态为组织贡献力量。为自己做事和为别人做事,不能同日而语。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,完全是两个层次。我们要全力以赴,组织的利益和发展方向,或好或坏,或喜或悲,我们要有切肤之感,而不是无关痛痒。为自己做事,做的是自己的事,当然这和组织的安排、导向以及公司的员工福利待遇直接相关,好的安排、结合好的员工绝对可以保证员工秉承“自己做事,全力以赴”的态度。

3、立足全局和长远角度考虑本职工作和公司利益。从组织的角度而言,组织的目的是产生价值且长久存在,这也就从大方向上决定了做事和考虑问题不能只顾眼前、一味堆砌、实现就好,而不顾以后、不管将来。现在走的每一步,都在铺路,为未来铺路。做事一定要张弛有度,“张”保证了做好当下事,以敬畏和略紧张的心态(据研究,适度紧张有助于提升效率、振奋精神)行进;“弛”方能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,方能照顾未来,以有条不紊地处理现在、运筹帷幄地谋划长远。

4、反思自己,尤其是做事方法论。“套路”是要有的,我认为学一项新技能和做一件陌生的事,大概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,陌生、了解、熟悉、掌握、套路(有了自己的方法论)、专业。其中“方法论”是最重要的一环,因为有难度,需要较强的分析、归纳、演绎、综合能力,同时它还是晋级专业的门槛,迈过了,就上个台阶,想不到或者过不去,就只是掌握而已,处于低层次。

5、对同事和领导产生正能量的影响,尤其表现在:乐观、积极、主动、不迟到、敢担当、有想法、敢说话。同事、朋友、环境、圈子、格局。不论人处于哪种阶段,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难免的,氛围是靠诸位烘托起来的,众人抬柴火焰高。我们不可能避免被影响,同时又肩负传递好的影响即正能量的责任。想走得快一个人走,但要想走得远,要一群人走。这一群人该怎么走?每个人都有责任。我们如同一个花园,竞相绽放,才能呈现壮观的美景,一枝独秀抑或七零八落、稀稀疏疏,上不了台面,难以持久、难成气候。

6、敢于沟通、喜欢沟通、善于沟通。沟通很重要。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,组织就如同一台机器,每个人是其中的部件,单独拿出其中一个,作用很小。于是为了使这台机器正常运转、持续运转,每个部件都该做好自己的事情,这当然还不够,部件之前的润滑、和力量的传递,就如同人的神经一样,无形地聚合了整个部件、呈现了机器本身、实现了机器价值。而沟通,就如同这份润滑和传递,想象一下没有润滑的世界吧......沟通,让上下游畅通,让上下级心知肚明,让同事之间开朗,让工作安排水到渠成。即使遇到技术瓶颈,我们还有沟通在,沟通让大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,能够拿出一整套方案和策略来。沟通发挥人的特长、清明员工的思想,使工作氛围和员工心境开放、包容、传承、成城。

朱威峰
2017.3.23